第31章 参展戛纳_大导演从给大话西游做剧务开始
笔趣阁 > 大导演从给大话西游做剧务开始 > 第31章 参展戛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章 参展戛纳

  能在《明报》副刊上发表小说,说明赵山河的才华,不是蓝洁莹夸出来的。

  《明报》做为港岛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,副刊上的小说版面,早期是金庸的专属地,古龙的小说,也曾在这里发表。

  能在这里发表小说,已经算是跻身港岛文化圈了。

  所以,蓝洁莹的父母,对他们之间的关系,没有公开表态,算是默许。

  其实,蓝洁莹父母,这个时候,没有多少精力关心她的感情状况,因为蓝洁莹的母亲,此时的身体状况,已经很不好了。

  这次见面之后,不知道蓝洁莹的母亲,是不是认为最担心的小女儿,找到了依靠,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。

  蓝洁莹在这种情况下,自然无法把卧病在床的母亲抛在一边,和赵山河去内地,只能改变计划,留在港岛,照顾病重的母亲。

  赵山河独自返回内地。

  去年11月底抵达港岛,到现在,才过去四个半月,内地这段时间,虽然经济发展速度飞快,即将腾飞,但是这么短的时间,还看不出明显的变化。

  尤其是地处内陆的长安,和四个半月前,赵山河离开的时候,没什么两样。

  赵山河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,只是事业版图已经理顺,即将迎来收获,精神状态好了许多;身上穿着蓝洁莹为他买的衣服,时尚度领先内地一个世代。

  赵山河现在,虽然还算是西影厂的人,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都保留着,但是已经不在西影厂拿工资了,算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停薪留职。

  原本,西影厂的领导,是要继续给赵山河发工资的,西影厂虽然资金紧张,但是大钱没有,赵山河每個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,还是能发出来的。

  只是,赵山河知道自己今后几年,会常驻在港岛,无法在西影厂上班,也没打算与西影厂合作拍片——顶多像这次一样,厂里给少量资金,成为赵山河的内地合作方,负责影片的内地发行工作。

  《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》如果能按照赵山河规划中,那样运作,赵山河虽然只在影片投资中,占了12.5%的份额,但是能分到手的盈利,也是以十万、百万计的。

  怎么还会把西影厂每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放在眼里?

  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,赵山河在决定去港岛拍电影之后,就正式向厂里提出申请,暂停了领取工资。

  这次带着《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》的成片拷贝回来,受到了西影厂的热烈欢迎,虽然仅限于少数几个领导。

  赵山河要通过西影厂的渠道,给影片送审,西影厂方面,当然要先看一遍成片,预先审核一下。

  影片的内容,要是连西影厂内部都通过不了,就没必要送上去被毙了。

  当然,西影厂方面,是看过赵山河的剧本的,当时已经决定投拍,自然是因为剧本中,没有什么敏感的内容。

  现在看了成片,没有找到一点儿会被毙的内容。

  甚至连原版影片中两处漏点的激情戏,都被赵山河用更隐晦的手法处理了。

  这个时候内地,电影审核虽然很严格,但是在艺术性方面,却又非常尊重。

  总而言之,在西影厂看来,赵山河的这部《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》,过审没有任何问题。

  西影厂同样询问了什么时候安排上映的问题,听到赵山河要把片子送到戛纳电影节参赛,西影厂非常支持。

  西影厂可以说是内地几大电影制片厂,参加海外电影节经验最丰富的。

  张一谋的成名作《红高粱》,在同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上,获得最高大奖——金熊奖。

  第四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谢飞,执导的《本命年》,获得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。

  张一谋的另外一部代表作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,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另外一个——威尼斯电影节上,获得最佳导演奖。

  另外一部《秋菊打官司》,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大奖——金狮奖,并让女主角巩利,荣获威尼斯电影节影后,是华人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第一个影后!

  谢飞导演的《香魂女》,也在柏林电影节上,获得了金熊奖。

  前面提到的陈诗人导演的《霸王别姬》,张一谋执导的《活着》,也都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。

  上述享誉国际的内地影片,全都是西影厂参与出品制作的。

  靠着上面那些获奖影片,西影厂和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,都建立起了比较好的沟通渠道。

  赵山河原本的打算是,如果汪家卫眼下还没有和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建立关系,无法把《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》推荐过去,就回来借用西影厂的关系送展。

  至于送展的时候,是否已经在内地过审,赵山河不太在意。

  这部影片,资金和绝大部分演职人员,都是港岛的,被归类为港岛电影,去戛纳国际电影节参展,也是用港岛电影的名义。

  港岛电影,虽然也属于华语电影的范畴。

  但是,此时港岛尚未回归,港岛电影在名义上,和内地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这也是赵山河把影片的拍摄场地,放在港岛的原因之一。

  赵山河现在,只想单纯地做导演、拍电影,不想被审核之类的事情,牵扯太多的精力。

  内地相关方面规定,内地影片要去国外参展,需要先过审,不然就是非法参展,就算在国外获奖获得荣誉,为国争了光,回头也会被处罚。

  即将崛起的第六代导演,之所以前期拍的都是地下电影,就是在过审环节上,困难重重,经常会先斩后奏,先参展评了奖,回头再说过审的事情。

  甚至为了应付审核,还搞出国外参展一个版本,内地送审一个版本的事情。

  有关方面也针对这种情况,杀鸡儆猴,下死手封杀了几个出头鸟,令某一段时期,内地电影圈,尤其是文艺片方面,颇有点风声鹤唳、万马齐喑的意味。

  赵山河选择去港岛拍电影,目的之一,就是要规避审核的问题。

  就算港岛回归之后,港岛电影圈也游离在内地管辖之外,拥有一些便利,可以拍一些内容比较敏感,剧情比较劲爆的影片。

  西影厂方面得知,赵山河已经通过港岛的关系,把影片送去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参赛,就没有再多事。

  《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》送审的事情敲定,西影厂方面没有放赵山河走,把他留下来,参与探讨《大话西游》在内地上映的方略。

  《大话西游》这个时候,在港岛放映已经临近尾声,在内地却刚刚过审拿到龙标。

  《大话西游》做为一部典型的商业片,在内容上,更没有什么敏感的地方了,但是在审核的时候,还是被卡了一段时间。

  相关方面之前没看过这样重新解构名著的影片,不太能接受,虽然找不到明显违规的地方,但是仍然让西影厂方面,往京城跑了好几趟,才勉强审核通过。

  赵山河回来,带回了《大话西游》在港岛上映的最新情况。

  这个时候,邵氏院线已经把《大话西游》下映,只剩下零散电影院还在放映,《大话西游》的票房已经基本确定。

  上下两部影片加起来,总票房将近7000万港币,让西影厂的领导,对《大话西游》在内地上映的前景,多了一些信心。

  他们不奢望《大话西游》在内地也获得这么高的票房,就算只能拿到港岛总票房的三分之一,甚至四分之一,也能够让他们满意了。

  毕竟,西影厂名义上是《大话西游》的联合制作方,却没有投入多少资金,只是在演职人员,和拍摄的时候,提供了一些辅助,下的本儿不高。

  原时空,据说《大话西游》在内地上映的时候,票房仅有20万。

  对此,赵山河不太相信。

  赵山河看到的报道,是《大话西游》在京城放映的时候,观众普遍反应看不懂,票房很差,院线方面只放映了几天,就匆匆下映,票房只有20万。

  这20万票房,应该指的是京城一地。

  1995年,内地电影市场尚未进行商业化改革,电影制片厂回本靠的是卖拷贝,还不是票房分成。

  每卖出去一个拷贝,西影厂就能赚一份钱,上映后的票房高低,和西影厂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但是,为了能卖出更多的拷贝,宣传工作还是要做一做。

  正好,《大话西游》虽然让彩星电影公司亏了钱,但是在港岛的票房,却看上去很不错,另外,在赵山河影评战术的加持下,让《大话西游》的口碑,也不再是一边倒的恶评。

  赵山河特意挑选了几篇对《大话西游》吹捧比较到位的影评,带回来,交给西影厂,让他们找关系在内地发表。

  再把《大话西游》在港岛上映时的热烈讨论,超高票房,拿出来吹捧一下,在内地也形成舆论氛围,至少在京城、沪海、羊城、长安等大城市,掀起讨论风潮。

  再在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,举办几场探讨会,让年轻大学生参与到影片的评论中来。

  《大话西游》原时空,能在上映几年,在内地大学生中间,自发引起讨论热潮,不是大学生们后知后觉,而是他们在那个时候,才看到这部影片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u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u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